2016年5月31日 星期二

發生慘劇~掛了10條吳郭魚

事發經過~
蕃薯每天晚上都要回老家為自動餵魚器加飼料、吸出沉澱桶裡的魚大便、為小黃瓜授粉...
在5/30晚上一如往常,當靠近魚菜共生系統時聞到臭味,直覺不妙,四處找看看有沒有跳缸的魚,找不到。打開養殖桶,哇塞,吳郭魚4條掛了浮在水面,整個水惡臭不已。

趕緊準備大臉盆,將還活著的魚撈出,準備換水。就在水即將抽乾之際,又發現桶底掛了6條吳郭魚。約巴掌大,小的也有四指幅寬。在這種悲傷的時刻通常是不照相的,但為了有所警惕,還是照了一張。

在養殖桶底部有很多魚大便與飼料,而且發出惡臭(魚大便、飼料、死魚的味道)。在換水的時候,一條紅尼羅魚開始翻肚,趕緊撈出到另一個臉盆,用一台RIO 180造流,終於恢復正常。

蕃薯的系統是這樣的:

養殖桶 -->沉澱桶 -->馬達抽水到另一個沉澱桶 --> 過濾桶 -->植栽床

一直以為養殖桶的大便與未吃完的飼料會自動跑到沉澱桶,所以一直都沒有清理養殖桶,沒想到累積了這麼多。

回憶在這之前,其實有很多跡象顯示水質已惡化,但都被誤解,才造成最後這種結果。
1. 最近水變得混濁,以為是硝化菌造成的。沒想到是魚大便與飼料造成水的污染。
2. 魚都擠在氣泡石附近呼吸打氣機打進來的空氣,或是浮水呼吸。以為是因為太熱(最近水溫大約都28度左右),造成溶氧不夠,看來是錯了。
3. 前陣子一條約巴掌大的吳郭魚跳出養殖桶掛了,可能也是因為水質污染造成的。卻以為是因為魚生病的關係,看來還是錯了。
4. 三天前魚開始不吃飼料,可能也是水質污染。卻以為是天氣熱造成胃口不佳,又錯了。
5. 最近量水質,亞硝酸(NO2)都維持在1.0以上。卻以為是過濾桶太小造成硝化系統不夠力,大錯特錯。
6. 魚的反應變差,即使用被網子碰到也不會跑掉。

經過這次的事件,學到幾件事:
1. 不論沉澱桶或養殖桶,魚大便、殘餘飼料要清理乾淨。
2. 飼料寧願少餵也不要餵太多,不足的部份再搭配人工餵食。
3. 任何異狀都要留意,必要時進行換水。雖然要重新養水,但也只能這樣了。

這次的事件,給蕃薯上了重要的一課,也能深刻的體會從事農漁養殖的辛苦,像是今年初的霸王級寒流,整池的魚在一夕之間化為烏有,漁民們還要忍著惡臭處理掉,心真的在淌血啊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